本网讯(文/孔依依 图/任自林)五月的沙湾,阳光炽热。在乐沙生态大道沙湾段近10公里绚烂的三角梅花廊旁,一群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正挥洒汗水,以青春和画笔进行着一场特殊的劳动实践——他们顶着烈日,手持画笔,在墙面上精心勾勒、细致涂抹,用辛勤劳动为自然美景增添人文色彩。
今年5月,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响应沙湾区政府城市美化计划,将课堂延伸至社会服务一线。在校地合作处的统筹协调下,学院精心选派美术学专业30余名师生组成劳动实践团队,进驻生态大道沿线,正式启动主题墙绘美化项目。这不仅是服务地方的实践活动,更是一次生动的劳动教育课程。

以劳增智:实践是最好的课堂
项目实施前,师生们多次实地考察,针对不同区段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。“我们结合‘六一’儿童节主题,选择了动物、经典动漫形象等元素,创作了熊猫、汤姆猫、哪吒等生动画面。”带队教师任自林介绍道。从图纸设计到墙面实现,每一步都蕴含着智慧与技能的结合。

以劳强体:汗水磨砺坚韧品格
创作过程是对体力与意志的巨大考验。师生们迎着朝阳开工,顶着近30摄氏度的高温持续作业至午后。颜料在烈日下迅速干结,他们就调整工序分层绘制;墙面质地不均影响效果,便反复试验攻克技术难点。“从课堂理论到烈日下的实践,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不易,也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一位参与创作的同学感慨。被颜料染花的手臂,成为了他们辛勤付出的见证。

以劳育美:服务彰显青春价值
随着一幅幅生动作品在师生们辛勤的双手下诞生,生态大道焕发出全新的魅力,人气飙升,周末单日游客量突破万人次,市民游客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打卡照片。美术学专业大三学生苏志鹏看着自己的成果感叹:“亲眼看到游客们对着我们的作品微笑拍照,那一刻,所有的汗水都变得无比值得。这让我重新理解了劳动的价值——用双手创造美、服务社会,这就是青春最美的注脚。”
以劳树德:扎根大地服务社会
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熊火花表示:“这次项目是我们深化劳动教育、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。它生动诠释了‘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’的理念。真正的艺术与设计必须走出象牙塔,在服务社会的劳动实践中生根发芽、实现价值。”这并非学院首次参与地方美化服务。去年11月,同学们就曾亲手为沙湾城区主干道的60多个通信光交箱和电网电控箱进行彩绘装饰,变“街边柜”为艺术品;今年5月4日,学院《无限·共生》毕业设计展更是首次走出校园,在武汉大学西迁旧址龙神祠展出千余件服务地方的作品,体现了莘莘学子扎根乡土、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
夏日的三角梅依旧绚烂,生态大道的高墙上,一幅幅凝聚着师生智慧与汗水的作品熠熠生辉。当青春的热情融入服务地方的劳作,当艺术的灵感在汗水中淬炼升华,这条十公里的长廊,已然成为校地融合共建、劳动铸魂育人的生动写照。画笔点染之处,不仅留下自然的缤纷、艺术的灵动,更深深镌刻着劳动的荣光与青春的奉献,为乐山这座文化名城增添了最富活力的青春亮色。